上次说了影视片中隐藏的信息码,这次再来说说音频制品。音频制品,主要就是指公开发行的唱片、CD什么的。% s/ {5 A" r( m, B5 I, G( W% M6 Z
不用说,对音频制品而言秘密信息肯定是隐藏在音轨当中了。那么,这些秘密信息又是怎么隐藏的呢?+ s! W3 d; N" M/ v; I) K
5 q8 W2 q5 M( O* M% l
一般来讲,会有下面四种情况:
' k, ?3 d2 u& N$ o其一,秘密的声音信息以极低的音量录制下来,只有在音量极度放大时才能被发觉。
" g9 K$ R+ ]6 D# [6 J. N" G其二,秘密的声音信息隐藏在立体声的某一条音轨当中,因混音而不易被听众察觉。7 K. i5 j' ?7 t9 g
其三,秘密的声音信息在录制时被加快或者被减慢,在正常速度播放时无法被发觉。. ~( T. L# Z/ J! h3 W
其四,秘密的声音信息被反向录制在唱片上,只有反向播放时,才会呈现出来。
- z8 g, L" g( k; K& [/ {/ ]5 `, {! F' N' z2 n+ w
现在来简单解释一下这四种情况。
3 o1 Z! _* G) j. V第一种情况最好理解。如果一个声音音量极小,当它被其他声音掩盖时,一般的听众自然察觉不到。0 D9 S6 L7 l9 N
; w! J" `+ n4 Y; ]1 m h
第二种情况也不难理解。我们知道,现代的音频制品都是多条音轨合成的,也就是所谓的混音。好的音频制作软件音轨可达数十条之多,最后经过混音后形成立体声。 u* `1 ~, x' e2 L' q/ p
假设在某一条声轨上悄悄录一个特别的和歌曲主题无关的声音,又不想让听众发现它,这对一个录音师来说,简直是小菜一碟。8 W; n: v3 Z* n( C% M
, p, |6 v! C8 _4 b+ l" S
第三种情况稍微费解一点。其实就是在录制时,某个声音的录制速度不同于正常声音的录制速度。这样在正常播放唱片时,这个声音是无法听到的。只有当播放速度和录制它的速度相同时它才能被听到。
' a$ u# A2 n! a' W3 E C; ^2 i# h% Y
第四种情况要也要稍微费解一点。即某个声音只有在唱片倒放的时候会被听出某种“新意思”来。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特定的新意思,又存在着两种可能性:第一,这个声音在录制好之后,被有意倒放在唱片当中,所以唱片倒放就发现了它的存在。第二,这个声音的新意思是因为巧合产生的。) M6 c. R& l# R0 w% r5 t+ s
% P' l( c! O. [$ j& H
在这四种情况中,秘密隐藏的声音都是很难被察觉的。但是谁也不敢说,听众听一首曲子特别是反复听的时候,心智不会受某个秘密声音的影响。道理和潜意识镜头是一样的,也许人的潜意识接受了这个声音的暗示。
" n6 u" Y/ W" c
2 V& n* I% f, @% f* k C8 I关于唱片中是否有隐藏信息的说法曾一度在欧美国家引起过纷争,特别是一些基督徒热衷从某些唱片中发现隐藏的“邪恶声音”。而且还发生过青少年乐迷听歌后失控自杀,家属怀疑孩子受到隐蔽声音的影响而状告唱片公司这类事情。这个事后来以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。5 _7 o A. x* F( s
1982年,美国有位议员向众议院提交了6363号议案,要求唱片制作商如在唱片中加入反向信息需在唱片上予以注明。看来,他们对这个情况还是挺当回事的。
7 U- Z0 B6 T# m+ a1 B( T9 H4 ^0 n% V$ x6 }
感觉说得有点枯燥似的,举个实例活跃下气氛:- P/ g2 H6 v! C' r' q
据说披头士的歌曲《革命之九》中的“number nine”反过来听就变成了“turn me on,dead man”。
. B! ^; m% J1 e, M+ _9 |3 e: A' H" T3 u2 F: D" Y
当然玩这把戏的不光是披头士,有很多著名的西方流行歌曲,特别是摇滚乐金属乐什么的,曾被多次传言有反向信息暗藏其中,比如老鹰乐队那首著名的《加州旅店》。论坛里貌似有不少欧美音乐发烧友吧,可惜俺不是,所以就不在这儿献丑了,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就自己去了解吧。
$ A6 v8 g3 B$ C9 d" W# R) @. e
( K1 J, i! o4 K$ ?6 C最后要说的是,对中国受众来说,“加料”唱片的“杀伤力”应该稍弱于影视片,道理很简单,毕竟加的料多是英语,没有图像来得那么直接。当然这也仅限于国外影音制品的范畴而言了。
, P* [% a+ U- q+ r/ ?
6 D; a( c' J, ]: H, j) E~~~~~~
2 A( B9 I' X! K) v- c有关隐藏信息码的内容就是这些了。 |